河南麥收風波真相:每一頓飯的底味都是苦澀
現在各地都在抓緊搶收。
到6月1日17點,
全河南已收割小麥1955.6萬畝,總進度有兩成多。
本次輿論風暴的中心南陽,預計6月4日前能把麥子全收完。
01
簡單復盤一下:
5月22日,
上百輛收割機運輸車堵在唐河高速收費站,排隊等著下高速。
現場視頻引起網友關注。
之后,又出現了河南麥子泡水發芽的視頻。
兩事一結合,徹底引爆了輿論。
多數網友的邏輯很簡單:
收費站耽誤了麥收,導致麥子泡水發芽。
于是各種帽子滿天飛:
高速不顧大局,只認錢。
地方政府工作不力,官僚主義,等等。
02
河南是有名的糧倉。
小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,產量占全國1/4,
每年外調出原糧及制成品600多億斤。
有一組數據常被引用,河南生產了全國
1/2的火腿腸
1/3的方便面
1/4的饅頭
3/5的湯圓
7/10的水餃
說它是“天下糧倉”也不為過。
吃飯是頭等大事。
河南麥子出了問題,網友反應強烈有情可原。
不過,很多網友的情緒都跑偏了。
03
本次事件有幾個明顯的事實:
第一,麥子發霉發芽的主要原因是連續陰雨天。
從5月25日起,河南很多地方連下了五六天雨。
據說這是河南近十多年來最嚴重的“爛場雨”。
第二,22日堵在收費站的割機下了高速也沒法下地。
因為唐河從23日就開始下雨,24日停了一天,之后一直下到29日。
第三,堵在收費站的收割機對麥收的影響微乎其微。
當天從唐河收費站下去的收割機有185輛,
參與南陽麥收的收割機共1.6萬輛。
可以說,少了不少,多了不多。
第四,高速收費是因為部分收割機運輸車超限。
收割機跨區作業需要辦理“跨區作業證”。
這個證免費發放,辦理簡單,基本都有。
收割機轉場需要運輸車轉運,
而運輸車需要提前辦理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(大件運輸證)。
兩個證全了,收割機運輸車可在高速免費通行。
當天,因為部分運輸車缺少大件運輸證,耽誤了通行,造車堵車。
04
事情其實并不復雜,但是輿論發酵后很多人失去了判斷力。
一些自媒體也有意無意的帶節奏,
一窩蜂的指責交通部門,
指責地方政府,
指責農業部門,
指責天氣預報部門。
反而繞過問題本身。
河南網友看的心急火燎:
都在說割機問題、收費問題、天氣問題,
老百姓的損失怎么辦,地里的麥子怎么辦?
05
關于損失,河南或者南陽都還沒有明確說法,
估計要等麥收結束后才能估算,目前搶收才是頭等大事。
有經濟學家說,
河南陰雨天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總體可控,
國內糧食儲備足夠我們吃三年的。
這種淡定透著股無所謂的冷漠,
可很多農民沒法淡定。
駐馬店的老姚,600畝小麥都發了芽,顆粒無收。
老耿的180畝麥子,爛了30畝,剩下的150畝也發了芽。
老張的100畝麥子,部分發霉發芽,減產是鐵定的。
他算了下賬,
承包費、種子、化肥、打藥、收割等費用加把起來,
一畝地的成本超過千元。
農業保險會賠很少一點,彌補不了損失。
“今年麥子又要賠錢了。”
南陽的老孫有80多畝小麥。
刨去成本,每畝有300元左右的利潤。
他了解到,今年出芽小麥烘干后,
收購價大約每10斤8毛錢,比去年低了一半左右。
而且今年在收割、烘干等方面的支出也比往年多不少,
賠本是難免的了。
今年河南麥子的損失可能不止目前這些。
因為連陰雨又要來了。
河南氣象臺預計,
6月3日到4日,河南西部、中南部有中到大雨。
06
家庭農戶一般不用負擔租金,利潤會高一些。
去掉種子、播種、化肥、農藥、澆水、收割、粉碎秸稈等費用,
一畝麥子能賺800元左右。
再種一季玉米,一畝地一年能收入2000元左右。
3畝的話,一年就是6000元。
而且今年收入還得減半,因為麥子賠了。
如果外出打工,去建筑工地一個月也能有七八千工資。
所以沒人愿意種地了。
現實就是,
在家種地的很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。
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,河南鄉村44%的家庭都有60歲及以上的老人。
這些老人即使想出門打工也沒有地方收留了。
07
河南自古多災禍。
遠的不說,1959年冬至1960年春,
信陽發生大饑荒餓死100多萬人。
1975年8月,因特大暴雨,
駐馬店的板橋、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,以及其他60座中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潰決,
受災人數達到1100萬,死亡至少20萬人。
豫南60歲以上的老人,應該有很多經歷過這兩大災難。
……
結果種了一輩子地,今天還要看天吃飯。
只能說,苦難才是每一頓飯的底味!
聯系人:
座機:
地址:


